返回苏厨 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风筝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:www.biquge001.com ,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,谢谢!

      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风筝

      三月,丙戌,大同府。

      张觉与康公弼正在巡视城防。

      两人既是同僚,也是同年,都是辽国正牌的进士。

      辽国进士可比大宋还要稀罕,首先是科举没有固定常开,而且取士人数也不如大宋那么多,一般的年份也就二三十人。

      张觉以武职入仕,现在还没有做到真实历史上二十多年后的节度副使,之前不过以下州守备。

      其后宋军压境,张觉才得以紧急提拔为长史,辅佐李处能军事,因李处能昏庸无能,张觉忍无可忍,向太上皇建议拿下李处能。

      太上皇出逃之际,将李处能带走,临时任命其为权枢密副使,全权把握大同军事。

      康公弼字伯迪,其先家于燕之宛平。自幼好学,中进士后,除著作郎、武州军事判官。辟枢府令史。

      外补为宁远令期间,县中陨霜杀禾稼,漕司督赋急,系百姓下狱。公弼上书,朝廷乃释之,因免县中租赋,县人为立生祠。

      监平州钱帛库,调役粮于川州。

      大盗侯概作乱,陷川州,都没有加害他,还特别叫手下护送公弼出境,敬重道:“康公,良吏也。”

      由于北方路绝,康公弼辗转来到大同府,被和鲁斡启用为府判,成为左企弓的副手。

      如今的大同府四路皆绝,张觉在城西火烧山与宋军打过一仗,掩护和鲁斡出逃。

      那一仗张觉殚精竭虑,但是他也不是杰出的名将,抗不过火力的代差。

      何况他的对手,实在是过于强大。

      种谔,平夏的最大元凶,屠灭三十几万夏军精锐,被称作“当代白起”的杀神。

      种谊,皇家军事学院前身军事速成班第零零零一号学员,大宋新军第一个编制士兵,苏油石薇亲传的两个武人弟子之一,入门比孙能还要早几年,号称“将种”。

      折克行,羌人呼为“折家父”,“未冠有勇,驰射不习而能”,种谊之前,“将种”二字,特指的是他。

      平生大小一百七十余战,传说被他亲手干掉的敌人,累积逾千。“折家军”这个民间称号,也是从他这里打出来的,当年夏人畏之,特地增设左厢神勇军司,“专以当折氏”。

      折可适,折克行从子,当年随叔父征战,小银币佯装敌首领视察,呼出守烽人后斩杀,使夏人烽火不能传递,最后只得卷甲而逃。

      后又经过皇家军事学院深造,还在军机处战略司混过几年,接手叔父差事之后,军政皆有声,前不久还收复了套内三州,麟府人称“小将种”。

      张觉遇到这样几个人,可算是倒了血霉。

      城下宋军结寨之法非常古怪,对大同府的包围方法也很奇特,只在四个城门外边垒砌沙袋构筑工事,然后用铁网围之。

      看起来防备松懈,但是张觉见识过厉害,他曾经派士兵在夜晚垂城偷袭,结果被打了个全歼。

      然后张觉就明白了,宋军这是防备大军从城门突出而已,至于垂城的小部队,人家根本就不放在心上,就靠城门外沙垒里的小股驻军,就能消灭。

      宋人火器厉害,现在都不敢轻易露头,就连床弩之类的城防利器都不能百步,宋人有一种能够高高抛起落地爆炸的军器,予以清除。

      张觉无论如何都不明白,宋人的那种军器,怎么能够那样的精准。

      好在大同府是古城,重镇,城墙高厚。宋人惜命,暂时没有发动进攻。

      大同府里如今集聚了周围逃来的二十多万人,加上驻军和以前城中的人口,足有五十来万,其中奚、蕃、鞑、汉、契丹混杂,若非左企弓、张觉、康公弼都是能臣,约束得当,光城内的人马就能先自乱起来。

      康公弼通过望口看着城下的沙垒和远处宋人的大营:“种谊和折可适以区区两万人就能将我围困,老种和老折率骑军扫荡外围,还有萧古里这叛贼带路招诱,张兄,事尚可为?”

      张觉苦笑: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,只可惜你我命丧雄城,却连在为谁卖命都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  康公弼叹了口气:“左公说是替大辽卖命尽忠,你我读书人出身,终不能效耶律马哥、萧古里、郭药师之辈。”

      才说到这里,却见前方沙垒后的平底上,一队宋人集结起来,在那里鼓捣着什么。

      张觉拉着康公弼靠墙垛蹲下:“小心,宋人的古怪实在太多。”

      良久没有动静,康公弼抬身扭头看向城下:“风……风筝?”

      真是风筝,今日天气晴朗,刮着西风,几只大风筝晃晃悠悠,从宋军阵地上方飞了起来。

      风筝非常大,需要几名宋军才能拉住,风筝下头,似乎还挂着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  待到风筝飞过城头,突然传出几声爆响,这声音二人可是非常熟悉,吓得立马再次蹲下,躲到了砖墙的后头。

      结果爆响却是从风筝上传来的,系着那东西的绳子断了,那四方块顿时化作洋洋洒洒的纸张,朝着大同府内飘洒开去。

      大同府城池不小,城周二十里,有四分之一个汴京城那么大,紧跟着其它几个风筝下也开始飘洒起传单,落得满城都是。

      张觉赶紧命人下城取来来观看,却是一张油印的“露布”——《告大同全体军民书》。

      文章写得简单明了,首先表明宋军此次征伐,是为了帮助辽国平灭叛逆。

      和鲁斡和耶律淳手握重兵十五万,在辽国被鞑靼犯边侵扰,两任皇帝前赴后继为国赴难之际,二人以皇太叔、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尊,未出一兵一卒相助。

      拥兵自重之心,当时可见。

      之后先后征伐辽东、中京,首开内战之端。

      大败之后,不思悔改,骄狂悖妄,在延禧诸子尚在的情况下,自立为君,天理难容。

      我朝圣主,与延禧为兄弟之君,闻辽主尸骨未寒,出此叛逆,不胜郁怒,决意兴征。

      得正统、承康两地皇侄所请,举兵五路,讨除叛逆。

      挥师以来,天人助顺,诸路逢战皆捷,和鲁斡畏罪潜逃,耶律淳困守待诛。

      宋军秋毫无犯,实乃仁义之师。

      如今大同府中,困顿四十万军民,资粮日蹙。

      伪朝大势已去,各地春耕在即,家中父老妻儿,殷殷相盼。

      大宋要求大同府留守大臣诸将,以百姓生命为首要考量。

      上策放下兵器,举城款降,既往不咎,官吏军民,各安所职,绝不加罪。

      中策开放城门,大宋许给十日之期,军民帅臣自出,或归乡耕牧,或西去依附伪王,去留从便,回乡者还要发给路费干粮,绝不留难。

      下策当然是坐困愁城,玉石俱焚。

      文章最后号召全体军民,如当权者不接受大宋如此仁慈的条件,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儿,合城士民军士,应当里应外合,奋起反抗。

      不要让恋权之臣,贪功之将,将合城无辜军民性命,当做要挟宋军仁慈之心的工具。

      起事首效者,以所擒敌虏军职酬之。

      一个时辰后,我部将施展神威,摧毁大同府南门上的城楼,请合城军民退到安全区域静观,可知皇宋军威之盛,圣主之仁。

      张觉与康公弼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绝望。

      满城惶恐之际,这样的露布遍布城中,大事休矣!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