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最新域名:
www.biquge85.com ,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!
索科夫想起自己在梦中见过的那位站在军旗前方的指挥员,是一名上校,如果梦里梦到的人和事都是真的,那就说明眼前的这名中校,并不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。
www.biquge900.com因此他也没有兜圈子,而是直截了当地问:“中校同志,您恐怕不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吧?”
中校脸色一变,板着脸问:“谁告诉你,我不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?”
“喏!”索科夫朝靠在墙角的那面军旗努了努嘴:“我看到那面军旗上写着步兵第315师的番号,可带我过来的这位上尉,却叫您团长,这说明还有军衔比您更高的指挥员。”
中校用手在桌上重重地拍了一巴掌,厉声问道:“老实交代,你到底是什么人?”
“我刚刚已经说过了,我是自己人。”
“自己人,什么自己人?”
“中校同志,在表明我的身份之前,我想搞清楚一件事。”
“什么事儿?”
“你们真的是步兵第315师吗?”
面对索科夫提出的问题,中校迟疑了片刻,随后缓缓点头说道:“没错,我们就是步兵第315师,现在,你可以告诉我,你到底是什么人了吧?”
索科夫扭动身体,挣脱两名战士的束缚之后,向前迈了一步,双手背在身后,朗声说道:“我是第16集团军步兵旅旅长索科夫中校,奉上级的命令,赶到列齐察地区来寻找你们的。”
“你说你是步兵旅旅长,还是中校军衔?”
“没错。”索科夫点了点头,给了对方一个肯定的答复。
谁知中校听后,却冷笑起来:“你说你是中校,可是你太年轻了,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军衔。”他指了指自己的领章,继续往下说,“我如今41岁,参军23年,才获得了如今的军衔。看你的年龄,恐怕参军时间不超过三年吧,如此短的军龄,当一名少尉都很勉强,怎么可能获得中校军衔呢?你就算要骗人,也要找个靠谱的理由吧。”
中校的这种反应,早就在索科夫的猜测之中。他丝毫不生气,而是和颜悦色地说道:“中校同志,如果是在和平时期,在军队中要升职,恐怕比较困难。但如今是战争时期,因为建立了某项功勋,而得到破格提拔的情况,也是不少见的。”
“你们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什么?”
“我们是接到你们发来的电报,才知道在列齐察地区,还有一支我军的部队。因此上级领导命令我,尽快与你们取得联系,并想办法带你们返回我军的防区。”
听完索科夫的这番话,中校用狐疑的目光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,然后扭头问旁边的一名中尉:“通讯参谋,我们的电台给外界发过电报吗?”
“是的,中校同志。”被点名的通讯参谋点头回答说:“我们的确给外界发过电报,甚至还收到了回电。由于当时您不在指挥部里,所以不知道此事,也是情有可原。”
索科夫等通讯参谋一说完,立即接着说道:“我们接收到你们发来的电报之后,我立即安排报务员。喏,就是那位女同志,电文就是她发送的。”
中校让通讯参谋把莫罗佐娃发送的电报拿过来,快速地浏览完上面的内容后,望着索科夫问:“你说你是步兵旅旅长索科夫中校,还曾经与我们有电报往来。那你现在说说,你们的回电里说了些什么?”
“我让莫罗佐娃在回电里,向你们表明了我们的身份,以及部队番号等等。”索科夫用手朝中校拿着的电报一指:“中校同志,我说得对不对,你看一下手里的电报就知道了。”
中校已经看过电报,自然知道索科夫说的话与电报上的内容吻合,基本可以确定这几个穿着德军军服的人,就是前来与自己部队联络的友军同志。不过中校并没有立即改变态度,而是继续问道:“电报上的内容,你说的大致正确的。但你怎么向我们证明,这份电报就是你们发送的呢?”
索科夫没有说话,而是转身望向了莫罗佐娃,向她使了个眼色,示意她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“中校同志,”看到索科夫眼神的莫罗佐娃,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,连忙向前走了几步,对中校说道:“如果您不相信,我可以当着你的面发报,再让您的报务员做个评判,看他是否听到过我发报的手法和节奏。”
中校觉得莫罗佐娃的提议很不错,每个报务员都有自己的发报习惯,既然她曾经与师部的报务员互相发过电报,那么只要让她当众发一段电报,师部的报务员就能判断出,给自己发报的人,是否是面前的这个女兵。
“这位女同志。”中校用客气的口吻对莫罗佐娃说:“那现在就麻烦你发一段电报,让我的报务员辨别一下,看是否曾经与你互发过电报。你觉得行吗?”
“当然可以。”莫罗佐娃爽快地答应了中校的提议之后,又面露难色地说:“可是,中校同志,我们携带的电台,在路上被你们的人打烂了,根本无法发报。”
“中校同志,”通讯参谋低声对中校说道:“可以让她用我们的电台发报,然后让报务员戴上耳机监听,就能确认给我们回电的报务员,是否就是这位姑娘。”
“我看可以。”中校也觉得这是辨别敌我的最佳办法,便点头表示同意:“那就让她试试吧。”
“莫罗佐娃,”索科夫见中校答应了这个测试方案,便扭头对莫罗佐娃说:“那你就试试吧。”
莫罗佐娃来到报话机前坐下,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双手,随后开始“滴滴滴”地发起了电报。师部的报务员站在旁边,戴上一副耳机,静静地聆听莫罗佐娃的发送电报。
听了一阵之后,报务员摘下耳机,对旁边等待的中校说道:“中校同志,没错,昨天给我我发电报的人,应该就是她。”
中校盯着报务员问道:“你确定?”
“完全可以确定。”报务员回答说:“这位女报务员的发报手法很特别,昨天给我发报的人,肯定是她。”
中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。他主动向索科夫伸出手,用友好的态度说:“您好,索科夫中校。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步兵第315师1069团团长哈兰丘克中校。”
“您好,中校同志。”索科夫和哈兰丘克握手时,试探地问道:“不知你们师长去什么地方了?”
“他出去视察部队去了。”
“你们不是在列齐察地区么,怎么转移到了这里?”
“哎,我们也是没有办法。”哈兰丘克听到这个问题,叹着气说道:“自从我们和上级失去联系之后,就一直在敌后活动。由于部队得不到任何的补给,如今面临弹尽粮绝的处境。而敌人显然发现了我们的这个缺点,抽调重兵前往列齐察地区对我们进行围剿。为了保存有生力量,我们不得不放弃列齐察地区,转移到现在的位置。”
索科夫等哈兰丘克说完,又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:“你们师还有多少的兵力?”
“部队满编时是一万一千人,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,全师还能战斗的人员,不超过四千人。”
索科夫原以为这支部队被困在敌后这么长时间,能剩下千把人,已经算很不错了。但此刻听说还剩下四千人左右,不免还是有些意外。他有些意外地说:“真是没想到,你们还有这么多兵力。”
哈兰丘克听索科夫这么说,不解地反问道:“索科夫中校,按照您的想法,我们师应该还剩下多少人?”
“哈兰丘克中校,”索科夫礼貌地回应道:“第16集团军防区内,有不少被敌人打残的部队,其中个别步兵师仅仅剩下五六百人。你们能保留将近四千的兵员,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。”
索科夫和哈兰丘克正在闲聊时,外面忽然有人在喊:“师长同志回来了!”
得知师长回来了,索科夫连忙站起身,朝门口的方向望去。
很快,一名戴灰色獭皮帽、穿黑色军大衣,领章上佩戴着上校军衔的中年指挥员,就在几名军官的陪同下,朝着索科夫和哈兰丘克所在的位置走了过来。
索科夫看清楚来人时,心脏不禁狂跳起来:没错,就是他,就是自己在梦境中见到的那名指挥员。
上校来到哈兰丘克的面前,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索科夫,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:“哈兰丘克中校,这是你们抓的俘虏吗?”
“师长同志,我给您介绍一下,这位是第16集团军步兵旅旅长索科夫中校,是奉命到这里来与我们建立联络的。”
“您好,师长同志。”索科夫等哈兰丘克说完,连忙主动向上校伸出手:“昨天接到你们发来的电报之后,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给我下了命令,让我前来与你们建立联系。”
上校和索科夫握着手,嘴里说道:“你好,索科夫中校,我是步兵第315师师长波利提克上校,我代表全师指战员,欢迎友军同志的到来。”
招呼索科夫坐下之后,波利提克上校客气地说道:“索科夫中校,我们这几个月与上级失去了联络,不知如今战线在什么位置?”
索科夫想了想,回答说:“第16集团军如今的防御地带,在拉马河一带。”
“拉马河一带?”听索科夫这么说,波利提克连忙拉过桌上的地图,放在自己的面前,仔细地查看起来。
当找到索科夫所说的地名之后,波利提克又用手在地图上比划了半天,最后倒吸一口凉气:“我的上帝啊,距离我们这里有两百多公里。而那里距离莫斯科,只剩下不足一百公里,若是德军的攻势猛烈,突破了我军的防线,他们就能直接冲进莫斯科。”
“上校同志,我们哪怕全部牺牲,也绝对不会让敌人踏进莫斯科一步。”索科夫表情凝重地说:“就算有活的德国人能进入莫斯科,那他们的身份也将是我军的战俘。”
“索科夫中校,你说的没错,我们一定能挡住德国人,不让他们闯入莫斯科。”波利提克说完这话,然后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:“不知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打算让我们怎么做?”
“如果有可能的话,罗科索夫斯基司令员希望你们能撤到第16集团军的防区,参与到这场保卫莫斯科的伟大战斗中。”
波利提克皱起了眉头:“索科夫中校,从我们这里到拉马河,有两百多公里的距离,而且沿途还有大量的德军部队,我们怎么才能把这几千号指战员,安全地转移过去?”
索科夫在来这里的途中,见到了敌人的防御阵地和哨卡,心里很清楚,要想把几千人悄没声息地转移到第16集团军的防区,那简直就是难以登天。
斟酌再三,索科夫决定还是把实际情况向波利提克说明:“上校同志,正如您所担心的那样,要想让几千部队徒步两百多公里,穿过敌人的层层防线,返回到我军的阵地,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”
“索科夫中校,不瞒你说,我和师长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。”哈兰丘克叹着气说:“可惜想了很多办法,都无法把这几千指战员,顺利地带回我军的防线。”
“在是走还是留的问题上,我们的意见有分歧。”波利提克说:“当向东返回自己人防线的提议,被现实否定后,就有很多指挥员提出,我们应该留在如今的地方打游击,与敌人展开周旋。”
“上校同志,你们师的情况,不适合留下来打游击。”索科夫等波利提克一说完,立即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担忧:“德国人一旦知道,在他们的身后居然还有一支成建制的我军部队,肯定会调集重兵前来围剿。我不否认315师的指战员们在面对敌人时,会表现出英勇顽强和勇敢主义,但由于你们身陷敌后,得不到任何的补给,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,最后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,我就算不说,你们的心里应该也很清楚。”
“没错。”对于索科夫的这种说法,波利提克表示了赞同:“以前部队弹药充足时,我们还可以在个别区域,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。但随着弹药和物资的短缺,我们不得不从进攻转入了防御。就比如这次,若是有充足的弹药,面对扑过来的德军一个团,我们肯定会选择正面迎战,而不是选择撤退。”
“留在这里,将是死路一条。”索科夫此刻已经做出了决定:“为了避免全军覆没的下场,我想还是应该想办法向东转移,进入第16集团军的防御地带。”
<!-- 翻页上aD开始 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