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第1220章 后记七十六铁路大开发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笔趣阁最新域名:www.biquge85.com ,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!

    第1220章 后记七十六·铁路大开发

    化学大会的第二天,开始讨论新教材的编撰。www.399xs.com

    这个本该由礼部来牵头,但最终落实还得靠化学家。如今的化学界一片混乱,必须尽快敲定大致授课内容,否则全国的化学老师根本没法讲课。

    足足讨论了十天,众人终于把课本大纲敲定。

    在这十天之内,谢衍都没再去教书,把教学任务扔给助教完成。其实也没讲什么重要内容,就是教外舍生们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。

    像李敦实这种认真学习的老生,早在进太学前就已经掌握了,那就只能自己找点事情做呗。

    “经过这十天的热烈讨论,以及全国学者通过电报提议,化学界一致决定确立新的化学研究、教学体系。会议结果,我将呈交皇家学会,再由皇家学会转呈礼部。”

    化学会长马昌年宣布道:“新的化学教学课纲如下——”

    “在太学之前的化学课程,也就是理科生在科举考试时,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包括:物质的变化和性质、分子和原子、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、空气和氧、水和氢、碳、硫、氮。”

    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太学生也须重新学习这些知识。所以接下来半年,全国化学课程,不论是太学生还是非太学生,都要先学习以上内容。”

    “直至这学期结束,我们再次召开化学大会,汇总讨论全国化学老师的讲义,以及接下来出的实验结果,利用春假尽快编订新的化学教材。具体流程以礼部公文为准。”

    谢衍听得一乐,在心中为理科生默哀。

    不管是理科秀才还是举人,他们掌握的化学知识,都要推倒了重新学习,才能继续参加科举考试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公布之后,不仅理科生要哭,全国的化学老师也要哭。

    因为那些化学老师,也要跟着学生们一起重新学习!

    好在,不坑穷逼。

    大部分的贫寒士子,往往选择文科。

    他们在村塾、私塾、族学、义学、社学这五种学校开蒙,如果成绩不足以考取官费生,又没钱入读私立书院,或不在官学当自费生。那么,他们就只能在有进阶课程的族学、义学、社学继续读书。

    族学还好,有家族扶持。

    义学和社学却教学质量堪忧,无一例外全都侧重于文科。它们只教纯理论的理科知识,有可能整个学校都找不到一架天平、一只烧杯,甚至一个老师就负责全校的数理化三科。

    义学即私立慈善学校,由士绅、富豪捐款建立并长期经营。

    社学虽然是公立学校,但师资力量有限,纯粹由地方官府拨款,一些社学甚至只有脱盲课程。这种学校更侧重于宣扬教化,让平民子弟能写会算,让平民子弟懂得法律、礼节和道德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长期在义学和社学读书的贫寒士子,就只能被迫选择成为文科生。他们的辍学率极高,读两三年就打工去了,能考中秀才的都属于凤毛麟角。

    这一类贫寒士子,多来自暂时不愁温饱,却又没有多少余财,既缺乏家族的长期支持,还想跨越阶层的小市民和自耕农家庭。

    即将傍晚,谢衍坐车返回城内。

    李敦实追上来说:“先生,化学课程全都要改吗?”

    谢衍笑问:“你的消息倒是灵通。”

    李敦实道:“太学都传遍了,说这几天连续开会,就是在讨论如何重编化学教材。”

    “没事,你们认真听课就行。”谢衍说道。

    李敦实又说:“这几个月来,工部官吏到我家的水泥厂七八次。还把用新水泥浇筑的凝石(混凝土),扔到酸碱溶液里浸泡观察抗腐蚀性。前两日又来一拨,把我家生产的新水泥,买了好几百斤拿去做实验,听说都是些铁路和桥梁专家。”

    谢衍点头说:“我知道,他们想拿秦国水泥来建铁路桥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的水泥,岂不是要销量大增?”李敦实欣喜道。

    谢衍却说:“修建铁路,水泥需求量巨大。等确定了新修的铁路路线,肯定是就近建水泥厂来供应。想要用到我们两家的水泥,除非是修洛阳—郑州—开封铁路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。”李敦实顿时失望。

    洛阳、郑州和开封,有洛水、黄河、汴河可以连通,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修建铁路的。

    一是更急需建铁路的地方还很多。

    二是靠这三城水运吃饭的百姓,至少在十万人以上,关联从业者可能超过二十万。铁路一旦连通,很多人就要失业,这可是大明核心区域的失业人口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内阁。

    工部尚书陈文昭,正对着一张地图给阁臣们做报告:

    “由于这些年蒸汽火车的性能提升,从太原到真定的铁路,可以更改以前的建设方案。铁路的弯子绕多一些,铁路的坡度修陡一些,能够把隧道缩减到20个,把铁路桥缩减到1100多座。”

    另一个时空,清朝末年修建此段铁路,为了赶工期和节省资金,修出来全长243公里,隧道23个,大小桥梁1200多处。

    阁臣杨正夫皱眉道:“五百多里的铁路,1100多座铁路桥,这桥梁数量还是太多啊。我看你们给出的方案,很多桥梁设计得都很短,只是跨过很窄的山沟而已,可不可以直接把山沟给填平了?”

    “不能填,否则有可能引发山洪淤塞,”陈文昭说道,“这几十年,一直有学者在沿线考察,许多建桥石料可以就地取材。再加上谢学士的新水泥,以及万学士的转炉炼钢,真太铁路已经可以修建了。”

    太行山之中,有大量优质石材。

    历史上,清末修建正太铁路,许多铁路桥的桥墩,并没有使用钢筋混凝土,而是就地取用沿线的优质石材。为了不破坏石材的内部结构,甚至刻意不用炸药,采用最原始的打楔法取石。

    阁臣张育问道:“不是说转炉炼出的钢材,杂质很多、强度不够、寿命很短吗?”

    陈文昭说道:“所以转炉暂时无法推广,只能在徐州和遵化使用,即便这两个地方用转炉也会炼出许多废钢。徐州铁矿石含磷量更低些,转炉炼出的好钢用来修铁路足够了。”

    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!

    “水泥产量跟得上吗?恐要在沿线先建几座水泥厂。”邓公武说道。

    陈文昭说:“谢学士已经联系了磁州蒸汽机厂,联手研发一种球磨机,据称可以提高水泥生产效率。这种球磨机,还能用于研磨铁矿等其他矿石,也能用于玻璃、陶瓷烧制前的原料研磨。”

    一直在打瞌睡的袁怀义,突然笑着问道:“他会变戏法不成?说发明机器就发明啊。”

    陈文昭拱手道:“在下已看过图纸,结构比较简单,但想法另辟蹊径。如今粉碎铁矿的机器,都是采用蒸汽机来舂。而谢学士的球磨机,则是利用离心力、重力和摩擦力。”

    邓公武问:“你觉得可行?”

    陈文昭说道:“可行性很大。但据谢学士所言,研磨不同的物料,球磨机的转速也要随之更改。不能转得太快,也不能转得太慢,具体还要做实验来确定。”

    邓公武说道:“如果真太铁路能顺利建成,我觉得两京(洛阳、开封)铁路也可提上议程。”

    “不可。”

    “我赞成,两京铁路早就该修了。”

    “两京铁路一旦修通,靠河运吃饭的百姓怎办?恐怕有一大半百姓,都不能转为靠铁路吃饭。那是好几万,甚至是十万张等着吃饭的嘴啊!他们每个人背后还有家庭,把家人全都算上,涉及的人数就更多!”

    “终归是要修的。夏秋涨水之际,一旦遇到黄河洪讯,两京的水运就要暂时断绝。把铁路修通之后,两京一线全部贯穿,洛阳还能通过铁路跟襄阳相接。”

    “移民,加大移民!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,通通运到海外去,两京铁路必须修通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一届阁臣,虽然暗地里也贪污,虽然让亲属各种染指工商业,但他们曾经终究都是有抱负的干臣。

    两京铁路如果建成,必将是他们最显耀的政绩之一。

    几万、十几万的中原百姓失业,只不过是一时的发展阵痛,有各种各样的法子解决隐患。而且只要疯狂移民,就能解决那些带来隐患的人。

    七个阁臣里面,有四个同意修建两京铁路。另外两个反对还有一个弃权。

    “很好,”邓公武非常高兴,微笑道,“等真太铁路建成,我们就发行国债,同时修建两京铁路、蓟(州)辽(阳)铁路!”

    此时已有一条燕遵铁路,连通北京和遵化,中间经过了蓟州。再从蓟州修一条铁路通往辽阳,就把北京和辽宁给连起来了。

    张育问道:“铁路修通之后,那么多中原失业百姓,你们打算往哪里移民?”

    一直跟邓公武有点矛盾的葛从信,这次却是支持邓公武修铁路:“印度总督府,不是新灭了一国吗?把那些印度土著,都扔到恒河口的沼泽地去垦荒,腾出来的土地用来安置中原移民!谁敢造反就武力镇压,多杀一些土著,连运他们去恒河口的船费都省了。”

    此举有伤天和,阁臣们不再讨论,但全都默认这种做法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<!-- 翻页上aD开始 -->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